查看原文
其他

熊丙奇:免费不是治理中职教育问题的灵丹妙药

2016-08-15 熊丙奇 职教圈

近日,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教科文研究中心主任韩凤芹撰写文章,分析了中职免费政策推行的问题。文章指出,中职教育免费政策的实施为农村及城市困难学生提供了机会,取得了很好的效果,但在全面推进免费政策过程中,产生了一些负效应,整体看,弊大于利。(中国青年报8月8日报道)


为了提供公平的受教育机会,增强中职教育的吸引力,我国中等职业教育渐进式地实施了广泛的免费政策,先从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做起,后逐步扩大,涵盖到城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。“十三五规划纲要”则进一步明确提出“逐步分类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免除学杂费”。这被舆论普遍认为是我国下一步教育发展的亮点,也是推进教育公平的重要举措,但显然,舆论关注的重点是免费教育,而往往免费教育体现了国家对这一教育的重视,可我国中职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,并不是免费问题,免费可以减轻农村学生和城市贫困学生上中职的经济负担,可是,却发挥不了吸引学生读中职的作用,甚至从现实看,免费进一步影响了对中职学校的投入,影响中职教育的健康发展,这是必须引起决策机构高度重视的。


一个基本的事实是,在农村地区,如果一个学生初中成绩不错,因为中职免费而主动选择放弃普高选择中职的都不多,在城市,贫困学生的选择也是如此。因此,免费并没有起到吸引学生选择中职的作用,而只是给选择中职的学生减轻了学费开支,这就和大学对贫困学生实行减免学费一样。这当然有积极的作用,不会让一些学生因学费问题而上不起学,在不能读普高之后,中职也不上。也就是说,中职免费可以让不能进普高的农村学生、城市贫困家庭学生,更乐于读中职。


但这没有起到提高中职地位与吸引力的作用,却出现了与此相反的问题。一方面,在学生家长和社会公众看来,中职免费是因为中职不行,有的高中,学费几万元大家也要去上;另一方面,中职免费,国家增加了对中职教育的投入,但新增的这部分投入,大多用在抵充学生免交学杂费之后的学校开支上,并没有新增经费用于提高教师待遇、提供教育质量,还有的地方由于财政实力有限,在中职免学费之后,学校的办学经费更少——政府增加的拨款部分,无法覆盖以前学生缴纳的学杂费,学校的日常运行都困难,直接的后果是,学生免费接受的是既被社会认为,又是某些学校办学现实的“劣质教育”。


提高中职的地位,关键不在免费,而在于切实提高中职的地位和中职办学的质量,这一方面需要我国全面消除对职业教育的歧视性政策,另一方面则要把重视中职落在实处,在笔者看来,国家增加的对中职的投入,一部分可以用于免除农村学生、城市贫困生的学杂费,而更主要的部分,应该用于提高中职教师的待遇,以及改善中职教育的办学条件,提高中职教育的质量。


像对于发达地区的中职学校,免除所有学生的中职学杂费就根本没有必要,道理很简单,绝大部分家庭,不会因免费而选择中职,上中职也不会付不起这部分钱,而政府免除学杂费后,必须增加相应投入,如果把这笔投入用到提高教师待遇上、改善学校办学条件上,情况就不同,可以增强教师对中职的认同,也让更多教师认真投入中职教育。即便不用在提高教师待遇上,由于不需要因免除学杂费而增加财政投入,那财政经费可以用到更需要经费的地方,比如,一省范围内,通过省级财政统筹,可把发达地区的财政投入调拨到不发达地区,以此切实落实免除学杂费之后的财政投入。


实施免费教育当然受社会舆论欢迎,国家有条件的话,甚至可实行13年甚至15年免费教育,但是,在教育投入本身不够,某类教育的社会地位、教师认可度、办学条件较低的情况下,免费就不是治理这类教育问题的灵丹妙药,而需要分析这类教育存在的深层次问题,寻求更科学、合理的解决方案。

来源:中国青年报

大家都在看

熊丙奇:不要用考上北大清华论中学办学成功

我们要“满面春风”更要“真正精彩”

高职教育设“工士”学位价值何在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